长期淡出公众视野的主持人方鸿锦突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由于不光彩的原因,这位曾经坚守“记者本身不能有新闻”原则的“新闻老手”,如今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风口浪尖上。
方宏进因涉嫌诈骗河北省隆尧县华龙面业有限公司(现为麦郎生产企业)120万元,近日被警方依法取保候审。 如今,通过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关于方鸿锦的负面信息不计其数,网上发帖曝光了更多方鸿锦在网络上的“劣迹”。 这位曾经是央视著名栏目《焦点访谈》元老,后转投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被网友曝光“打着财经节目的幌子,到处骗钱。某保健品、安信地板、今麦郎都被骗了”。他撒了谎,现已被 SMG 解雇。”
方鸿锦的恶行自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趣的是,不少媒体在报道方鸿锦时,都将他纳入了娱乐新闻范畴。 当事人是娱乐圈明星吗? 不,方鸿锦以前只是一个主持人,而且还是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与娱乐无关。 是因为他的犯罪内容与娱乐有关吗? 当然不是,他不想拍电影,也不想出书,但他因为财务纠纷而触犯了法律。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条与娱乐无关的新闻,却被记者们一致归为娱乐新闻呢?
想来想去,恐怕和“CCTV”这个符号有关。 近年来,央视相关新闻被其他媒体变成了娱乐。 至少,这些新闻已经被归入其他媒体的“娱乐新闻”栏目了。 无论是主持人的衣着有瑕疵,偶尔打个哈欠,还是某个词的发音错误,关注此类新闻的媒体总会将其放在娱乐新闻版块。 事实上,这些主持人基本上都与娱乐相关。 该程序与此无关。 他们都是坐下来主持严肃时事新闻节目的人。
在这条生产新闻产品的流水线上,与央视有关的新闻基本上都是“畅销品”。 不管事情轻重,也不管真假,只要有一点动静,就能引起涟漪。 比如年初央视的火灾,或者央视新大楼造型象征意义的争论。 这些新闻传播的背后,各种难以形容的舆论表达似乎依稀可见。 这些表述可能是幸灾乐祸的——作为中国的媒体机构,央视独特的地位是其他媒体羡慕的,如果“老大哥”犯了错误,公众也会暗暗享受吧? 这些表述中或许也有很多期待——将央视相关新闻放大,甚至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解读,是否也算是对“带头大哥”的考验呢? 最近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今年央视改版前后媒体的隐形炒作。
方鸿锦犯罪这一相对较小的新闻能够迅速传遍全国,“归功于”方鸿锦与央视的关系。 方鸿锦曾是央视人,他朴实、真诚、稳重的形象几乎与《焦点访谈》的标志如出一辙。 因此,这个“公众人物”成为了其他媒体眼中的“娱乐人物”,将他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放在娱乐新闻版块似乎也很自然。 事实上,这些“娱乐新闻”都是站错一边的,只是公众已经习惯了它们站错一边。 在大众的习惯思维中,通过电视节目出名的人,尤其是通过央视出名的人,都是“明星”。 央视已经成为造星的舞台。
与其他媒体的性质相比,电视媒体的娱乐性相对较强,因此其他媒体一般将电视行业的新闻或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发生的新闻视为娱乐新闻。 也不是不可能,但在这种习惯思维的背后,是带着一点浮躁和病态的。 尽管央视有意无意地将其从业者“塑造”得足以媲美娱乐明星,但本质上,这些“公众人物”都是普通记者。 忽视本质的职业作用,只注重职业的外在荣耀,不能不说是一种略带病态的浮躁。 普通大众有这种习惯性思维也不难理解。 但作为媒体,我们在报道时是否需要更加理性、负责任地思考和行为?
显然,在喧嚣的时代,媒体和娱乐展现出社会文化潮流的走向,必须尽快受到应有的重视。 以此审视“娱乐出自央视”的报道趋势,那些站错队的“娱乐新闻”是否也到了回归岗位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