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兴媒体以更高的传播效率、更广的传播覆盖面、更深的传播影响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载体。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必须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抢占传播高地。通过打造思想政治“网红”,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 【国家图书馆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网红”是指因某一事件或行为而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并迅速在网络上成名的人。 “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现象。 它可以基于品味和审美,也可以基于好奇心和丑陋。 只要能满足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就可以成为“网红”。 追“网红”的群体和追明星的群体是一样的。 他们都有痴迷的特点。 正是这种执念,使得“网红”对社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基于全民狂欢打造的“网红”本质上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 如何以“网红”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红”流量大、受众广的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文化复杂多变,时代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网络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单调,缺乏友善的面孔。 缺乏立体性和多样性; 缺乏感染力和感人性; 同时,缺乏触及心灵的注入,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真正深入人心,达到直击学生心灵的效果。 传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渠道陈旧、单调,使一些高校的一些思想政治课堂处于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新兴媒体以更高的传播效率、更广的传播覆盖面、更深的传播影响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载体。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传播渠道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行不通的。 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整个世界的传播方式、手段、传播路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剧本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容易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产生持续的影响。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自媒体横行的现代社会,“网红”群体凭借极高的知名度,正在形成一股兼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隐性力量。 一些具有信息垄断倾向的社交媒体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活动。 教育人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些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过度依赖自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渠道变得更加狭窄和有限。 这正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失去有效性和有效性的根本原因。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为保证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迫切需要打造“网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最初的“网红”大多表现为“以言带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载人”等新的三维模式逐渐开启。 面对网络时代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红”一般拥有相对稳定的粉丝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和引领广大受众。 “网红”的言行与地方电视台一样受到关注,并以“带话”、“带真”在青少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网红”的引人注目的本质,让他们面临着社会群体的各种评价甚至模仿,这也无形中赋予了他们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因此,要引导“网红”肩负起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光荣使命,不仅注重自身的商业价值,更要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突破传统路径,开启“网红”思想政治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新兴自媒体的不断传播。 “网红”现象和“网红”群体是新兴自媒体的代表。 如果能够利用“网红”的传播效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产生显着的教育效果。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从“网红”现象来看,“网红”作为传播载体很容易建立广泛的影响力。 还可以通过打造思想政治“网红”抢占传播高地,为“网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用故事感动受众,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和共情,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借助新媒体,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让理论以更灵活、更接地气的形式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只有触动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积极故事,显然更容易打动人心。 通过故事的沉浸式感染,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用思想政治“网红”讲故事,显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 在选择思想政治“网红”时,要选择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一定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有一定个人魅力的青年名师。 他们善于捕捉时代热点话题,不按剧本走,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通过“网红”与观众丰富灵活的互动,青少年学生知识丰富、充满正能量。 这种互动不仅提供了参与感,而且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能够唤起青少年学生的强烈情感。 触摸,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网红”不仅对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也超乎想象。 利用“网红”广泛的公众影响力,在网络上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内容中嵌入思政课,显然可以产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的影响。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红”传播,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思想政治“网红”讲故事的教育模式也面临着从感受到理论的转变问题。 无论是“网红”的影响力还是传播力,都必须以内容的吸引力为基础。 思想理论理念的有机植入,显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网红”将枯燥的理论融入生动的故事,然后以生活化的形式进行传播。 以理论再创造为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让枯燥的理论以易于理解、易于欣赏的形式被受众接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红”已从最初的有限个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群体。 随着这个群体影响力的增长,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开始从幕后线上互动走向台前。 “网红”群体的这种立体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 依靠时代崛起的“网红”,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进步,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作品中。 中间。 现代社会有些人缺乏信仰。 “网红”对广大受众的思想政治引导,逐渐让受众沉浸在立体的教育氛围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变化,逐步形成引领时代的正能量精神。 思想政治“网红”及其团队所具备的原创能力,正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迫切需要的。 例如,原创娱乐笑话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增强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把理论注入思想、把信仰熔入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 充分发挥“网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凝聚力和名人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扁平化向立体化,由僵化、呆板、僵化转变。枯燥的教育实践是友好和脚踏实地的。 。 用讲故事感动人心、感动心灵,以思想政治“网红”独特的注入力、感染力、感人力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作者为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参考】
①匡文波、刘建平:《“知识网红”与“网红”社会价值变迁》,《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
②肖遥、梁霞、侯爽:“论“网红”文化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22期。
③满雪英:《内容型网红传播策略研究——以李子柒为例》,《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