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网红”? 据《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调查显示,目前“网红”数量超过100万,其中80%以上是女性。 他们都有锥形脸、高鼻梁和尖下巴。 另一项调查称,对于一些“网红”来说,年入百万不成问题。 超过54%的受访95后表示,自己渴望成为主播、“网红”。 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成为“网红”的“红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红”就“闯入”了公众生活。 各类“网红”铺天盖地,“网红”现象成为公众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梦想成为“网红”也没关系。 问题是,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难道只是为了赚点名气,成为“网红”吗? 成为“网红”能靠名气赚钱吗? 难道只要红了就不会在意底线吗? 不难想象,一些“网红”就像口红一样,以为闹出点声响,然后化妆上粉,就可以向世人炫耀。 人越吵闹,我们越需要冷静; 你唱我登台的“网红”越多,我们就越需要重新定义“网红”。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成为偶像,也不是成为“网红”就可以任性、不择手段。
有一种人同时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当一名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坠落时,作为路人,她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徒手把她抱了起来。 孩子得救了。 他的手臂被打碎,骨折了。 再比如“最美老师”张丽丽——她的学生差点被打。 关键时刻,她用尽全身力气。 这名学生险些失手,但她受伤了,双腿被截肢。 吴菊萍和张丽丽都是普通人。 然而,他们在考验面前不犹豫,在痛苦面前不退缩。 他们的事迹触动着人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柔软。 一时间,他们名满天下。 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还有一类“网红”,比如被誉为“布鞋院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 李院士生活简朴,淡泊名利。 他上课时的简单着装,赢得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习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院士弘扬凛然之气,弘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锻炼身体。”严格自律,在克服困难、崇德行善的同时,学会为人师、为人处世。 李小文就是这样一位院士,他成为“网红”绝非偶然。
此外,还有一位新的“网红”——奥运选手傅园慧。 她的聪明、努力、面对压力时的从容,也让她迅速成为“网红”,可以说是圈粉无数。 什么原因? 一位官员实话实说:傅园慧发自内心的兴奋和喜悦,就是享受运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这是体育运动中最具感染力、最感人的事情。 力量。 确实,这种自信和开朗不是装出来的。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代表了运动员们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 傅园慧成为“网红”,势必会激励更多人热爱运动、拥抱体育精神。
我们非常欣赏吴菊萍、张丽丽、李小文、傅园慧……首先是因为他们为社会提供了美好的人性、真善美,也因为我们需要并相信这种美。 追求美、延伸美,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光明和温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希望。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拥有无限力量的人。 这样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有思想但不低俗; 他们有积极的价值观,但没有现实的操纵。
必须提到的是,吴菊萍、张丽丽这样的“网红”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碰瓷”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炒作和营销创造出来的。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名誉。 他们成为“网红”是极其偶然的,但只有偶然,他们才更真实; 只有不刻意,才能展现出高水平的个性。 因此,他们与普通的“网红”急于成名不同,他们是我们社会默默运转的道德基础。 他们不想出名却出名,他们不指望出名却在中国出名。 他们是真正的“网红”,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伟大而鼓舞人心的时代,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伟大的时代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真正的“网红”,需要那些能给我们带来精神启发的人成为“网红”。 坚持美丽,做平凡世界中的自己,我们都可以成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