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络信息规范工作的通知》,从内容导向、信息呈现、账号管理、舆情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工作措施,力争有效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要求对娱乐明星网络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引导,强化正面引导,建立负面清单; 还要求全网统一标准,严防不法不法艺人“弯道超车”。 国家网信办再次出击,宣示整治娱乐行业乱象的决心。 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秩序,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能是进行中,而不是完成。
自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浪·整顿‘米圈’乱象”专项行动、8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米圈’乱象审查工作的通知》以来,粉丝们纷纷喊话,互相辱骂、骚扰。 各种挑衅战争、散布谣言、攻击等乱象得到清理整顿,娱乐圈风气焕然一新。 一方面,规范粉丝群体的网络行为,引导粉丝理性追星; 另一方面,娱乐明星的网络信息也必须受到严格监管。 这不仅是有效抵制网络娱乐和低俗炒作倾向,也是巩固“粉丝圈子”乱象管理的成果。
网络名人信息负面清单首次列出八项“不准”。 比如,不许宣扬流量至上、变态审美、奢侈享受、炫富拜金等不良价值观,不许粗俗炒作丑闻博取关注,夸大不为人知的隐秘细节。明星感情纠纷,不准为不法无良明星复出造势、进行宣传等等,都是针对娱乐圈最常见的乱象,也是大众最痛恨的。 娱乐圈之所以如此混乱,与很多当红明星缺乏道德和规范有关,也与网络空间的火上浇油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娱乐明星的曝光率大幅增加。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炒作名人信息已成为常态。 一些明星及其团队频频制造各种热点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各种出版机构则失去底线炒作低俗八卦新闻,而平台却视而不见,乐于收获巨大的流量。
网络上关于名人的信息真是千奇百怪,屡屡突破下限。 比如有人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住着上千平米的别墅,连衣服、包包、化妆品都是限量版; 有人刚和前任分手,然后又开始和另一个人约会,离婚,婚外情等等。关于财产分割,有很多讨论; 在某些情况下,因吸毒、卖淫和其他非法犯罪而受到处理的名人也被视为一种方式,为他们重返公众视野和娱乐业造势。 花钱买流量一度成为常态,狗仔偷拍成为一种职业,有些明星不怕负面新闻就怕没有新闻。 一时间,网络上与娱乐明星相关的信息真假难辨,混乱不堪。 可以说,名人信息既不“明确”,也不“可信”。 流量至上、审美变态、“饭圈”混乱等不良文化冲击着主流价值观。 丑闻、八卦、隐私爆料占据了网站平台的头条和热搜榜,占据了大量公共平台资源,民众反应强烈。
明星化了妆、涂了粉之后再漂亮,也不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在网络混乱的氛围中极有可能被扭曲。 建立负面清单、明确八个“不准”,就是向网络不正之风宣战,让娱乐明星大秀“素颜”。 互联网不是一个空壳子。 名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假装,其他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帖。 事实上,流量明星从网络中获得的好处只是暂时的,更何况很多明星还遭受着网络虚假信息的困扰。 因此,建立负面清单,规范明星网络信息,是对明星个人负责,也是对娱乐产业长期健康发展负责。 也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必要举措。 名人八卦早就应该不再成为头条新闻了。
娱乐是一种职业。 名人也是普通人。 身处娱乐圈和把明星变成个人娱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当然,名人必须出名,但如果网络上的信息不“清晰”,名气只会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甚至会忽视对象的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