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024中国影视表演评论高峰论坛在重庆市江津隆重举办,众多中国影视著名评论家、表演艺术家及影视学者相聚于此共襄盛会,共同开启影视评论的新征程,总结和追寻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共同探索中国影视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评论协同发展之路,携手联动探索新时代表演学术体系的构建之路。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后引发了较为热烈的社会反响,被论坛列为年度重点影片。制片人吴妍妍出席论坛,与现场影视著名学者分享与探讨幕后创作故事。
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发起,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联合承办;并得到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大力支持;以及《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中国电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支持。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在主旨发言《高频度、强表达:2023年度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分析》中提到,年度重点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我本是高山》《无名》等作品引发了较为热烈的社会反响,称电影上线流媒体平台成为常态,随时随地的观影形式让观众对影片有了更精细和更高的要求。演员们表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打磨,更要接受观众们细品、深挖甚至考据。且表示《我本是高山》影片自上映便承载情感表达、表达、意识形态等正向表达,认可作品的戏剧性强表达。在《我本是高山》中饰演张校长的海清,也在通过此次群像表演呈现了“自救脱困”、“迅速成长”的相关主题,达到较为理想的性格力度、行动和情感力度。
《我本是高山》总制片人吴妍妍从制片的角度,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幕后,交流素人演员群体与专业演员双方表演融合的经过、困难和收获。首先,制片人吴妍妍分享了电影《我本是高山》拍摄期间的第一个大难题——与近100位素人演员合作。与没有经验的素人演员合作本就非常艰辛,而近100位素人演员更是从数量上提升了拍摄难度。电影《我本是高山》开拍前导演定下朴素、真实、可信的影片调性,电影中所有女校学生必须符合纯素人的要求,而且必须像是云南山区里的孩子。面临如此严格的选角要求和现实困境,身为制片人的吴妍妍一筹莫展,而又恰逢疫情时期便让状况雪上加霜,最后团队便请云南省委宣传部配合帮助,从4所云南的师专学校找了4000多个孩子进行面试,最终从中选出来近100位素人演员跟随演习。为了让素人演员更接近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真实学生状态,导演组安排小演员们提前将近两个月去到张桂梅校长真实的华坪女子高中所在地接受培训,感受张桂梅校长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模式,让她们从体能上有所习惯。从挑选合适的素人演员,到安排培训,这一过程对制作团队来说难度非常大,需要制片团队大量投入资金和时间。但不管多艰辛,团队经商议后仍积极配合导演的要求,只为保证电影质感。在培训过程中,表演指导组也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内心情绪,让她们互相交流关注彼此,在镜头前融入自己的表演感受。注重电影中原生力量的表演,挖掘更多可能性,制片人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
为解决素人演员面对镜头的局促与不适应问题,导演在拍摄初期就定好了拍摄方式——流动性拍摄,即摄影机不能有固定镜头,不提前与素人演员沟通走位,摄影机需要跟着去拍摄人物和情绪。同时,副导演肩上会扛一个假的摄影机,每天对着孩子们的脸拍摄,让小演员们慢慢习惯镜头的存在。通过培训锻炼,正式开拍时所有素人演员都做到了忽略摄像机的存在。
《我本是高山》对制作团队和素人演员是一次考验,于海清而言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海清与张校长的性格和外形等相差较大,筹备初期演员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开机前的大概十天,由于压力太大,海清向制片人表达了自己的紧张与不适,害怕达到不了张老师的状态和高度,制片人深知海清的顾虑和不安,给予海清安慰和肯定。经商讨,导演与制片人一致认为不能让海清去模仿张桂梅校长,不能让她固化在张老师的外在形象中,放弃模仿,做到神似,给演员进行松绑,这对海清帮助很大。开机前几个月,团队还在打磨剧本时,海清从形体上已经变成张校长了,她佝髅的背,颤巍的腿,她已经在身体上准备这个角色。在制片人看来,海清的压力与担忧想法是演员职业责任心的表现所在,也是演员对角色的责任感。但在制片人和导演心中,其实海清早已与角色融为一体了,海清的状态与肤色,包括脸上的斑都是这个人物了。开机第一天当海清以张桂梅老师的模样正式和大家见面时,素人演员和海清都因“张校长”哭了。
素人演员们由于缺乏表演经验,仅经过两个月的培训还不足以让她们完全了解走位、镜头互动。海清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引导小演员们如何调动情绪去表演,主动与她们融合。最后一场山英在山上说考上大学的戏,对情绪要求非常高,团队用了两天时间拍山英的表演。整两天的拍摄都是山英的单面镜头,海清不需要陪同,但是海清整整两天就在孩子对面,陪着她哭,陪着她聊,陪着她讲这个经过,给孩子示范,一起进入角色,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角色。素人演员的天然性与专业演员的专业性相融合碰撞,不仅加深了影片的真实性,也提升了层次感,让观众沉浸其中且更加直观感受到影片的内核。创作过程中付出的所有汗水与努力,都汇聚成了《我本是高山》影片中的一分一秒。
注重电影中原生表演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电影成长,需要每个电影人的努力。感知内在表达欲,激发创作者的无尽潜力,带给观众更多的触动。进一步推动中国影视表演评论发展与传承,为影视行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