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报道,如果翻看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最常见的就是“泛娱乐”新闻,比如谁结婚了、谁离婚了、谁刚生了孩子。生孩子、跟谁闹矛盾等等,这些娱乐新闻占据了公共空间,让很多网友感到困惑和恼火。
如今,热搜榜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平台的标配,也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必需品”。 那么,为什么本来应该提供可靠新闻的热搜却变得娱乐化、低劣化呢?
每天浏览各大平台的热搜榜相信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日常活动。 几行字就概括了世界大事,体现了热搜榜包罗万象的性质。 内容生产者创建内容,平台接收内容,用户获取内容。 热搜榜的产生与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热搜是如何产生的? 记者了解到,热搜的产生需要对搜索、点击、浏览、讨论等一系列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如果上述行为数据量很大,相关话题的内容就会被放在最前面平台的人气排名算法。 很容易就会成为热搜话题。 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热搜榜的算法规则,甚至可以通过大量的搜索或者点击来创造热搜。
一些“泛娱乐”内容不断涌现,将话题变成营销,把热搜变成生意。 4日,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一位可以提供粉丝点赞服务的客服人员。
记者:我们看看这个平台能不能上榜?
客服人员:在名单上吗? 这是我们安排人去做的。
记者:你是怎么做到的?
客服人员:你发布视频后,你想要点赞。 我们会安排专人直接办理。
记者:安排手动点赞是吧?
客服:是的。
记者:纯体力劳动肯定是安全的,对吧?
客服人员:是的,很安全。
利用网络“喷子”造假流量、利用算法推荐影响网络舆论的现象极其令人恼火。 曾经在短视频平台工作过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大家都想分享流量这块蛋糕,但要把话题推到顶峰并不容易。 他说:“它分为几个列表。你不能通过点击视频帐户来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点击矩阵。例如,如果我们要为一首歌投票,它实际上需要与它进行比较美女号、萌宠号、新闻号,聊天号、舞号等,让他们发这首歌,他们会找个位置带话题,我给每个人投票看看这个矩阵是否可以排在列表的顶部。”
在徐先生描述的运营模式下,互联网的“流量第一”是根本。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孙宇辰表示,用户信息和数据只是初级产品,很多人忽视了次级产品——关注。 广告商向平台付费以获得关注。 “平台需要通过新闻来吸引大量关注。如果专注于这种不严肃的新闻、日常生活和娱乐,平台就会有大量的写作机器人,产生大量的新闻来不断吸引关注。这些注意力的力量可以出售给广告商,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链。
流量来了,但质量为什么没了? 不难发现,当热搜成为一门生意,混乱的内容可能随之而来。 八卦、八卦长期占据排行榜的主导地位,导致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和有深度的声音被埋没。
孙宇晨进一步表示,算法驱动的热搜导致用户长期生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信息圈里。 “控制热搜其实是它(平台)获得关注的一种方式,它自己设置热搜。但是,我们非常希望新闻环境是编辑来分发的,我们不希望它是由编辑来分发的。”算法,很多人都忽略了,到了这一点之后,热搜就完全靠算法了,算法知道什么样的新闻最能获得关注,给广告主最大的回报,所以它知道如何推送新闻,算法也知道用户的兴趣并不断推动这些。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信息圈中。”
“泛娱乐化”倾向、“资本控制流量”、“信息茧房”等一系列热搜问题,让热搜榜失去了原有的锐利度。
据了解,为了保护平台用户的实际权益,国家此前曾对网络平台热搜榜采取重磅整治措施。 2022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2023年4月上旬,中央网信办启动“清理规范重点交通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密切关注短视频平台和热点话题。 在热搜榜等重点流量环节,全面清理非法编辑、非法转载、捏造虚假新闻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典型信息。
对于热搜平台的管理,某社交平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平台严格按照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相关规定呈现上榜广告内容。 同时,榜单产品构建了三大防反刷系统:搜索行为、讨论、互动。 他们在用户层、行为层、内容层等不同层面设置反刷策略,剔除异常数据。
应该做出哪些努力,让热搜榜回归最初的舆论? 孙宇晨表示:“在监管方面,首先要强化平台主体责任。 事实上,它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媒体。 平台成为媒体后,除了有维护市场竞争机制的义务外,还必须在平台上践行新闻道德和职业道德。 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系统性的监管。 政府机构作为监管者,尤其是反垄断者,应该在从平台到政府这两个维度上更加有效。”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进一步补充道:“规范有两种方式。从规则上讲,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进来,什么样的东西不能进来。” “进来吧。这个规则相当于访问条件。从技术上对算法进行约束。算法必须有感情、正确的价值观等,算法必须根据这些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