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不仅是小说读懂也就明白了人生
中国四大名著,不仅是小说,读懂也就明白了人生
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四大名著的。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但是,在众多中国古典小说中,为什么偏偏却是这四部小说能成经典呢?当然,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生存问题、职场问题、家庭问题和精神问题。这也是人生必经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读懂四大名著,就读懂了一生。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因此,“四大名著”不仅仅是四部小说,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反映了人的生存问题。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水浒传》是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以及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的残酷现实。这些好汉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各种行业,他们上梁山,就是为了生存。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反映了人的事业问题,也是职场问题。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集团之间的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青年人进入了职场,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就会面对事业发展的问题。作为经典,《三国演义》所标榜的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就是中国人信仰的“仁”和“义”,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也告诉人们,凡建功立业者,最后往往都是讲“义”之人,当英雄做大事,不能为目的而不择手段。人生的成功,不只在于事业的成就,还在于是否合乎社会的正义。细品《三国》,我们可以领悟到如何处理好“权谋”与“道义”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反映了家庭问题。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红楼梦》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充分运用了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红楼梦》其实也是反映了家庭问题。家庭是人类的感情归宿。一个中年人,事业已经有所建树,如何经营好家庭,就是他的首要任务。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是小说的主线,但这是建立在贾家大家族的基础上的。尽管他们的爱情纯洁感人,可最后因家族联姻的需要,贾母和王熙凤只能让宝玉娶了宝钗。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经营家庭才最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幸福,更决定亲人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最后都归于其对家庭的价值上,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奋斗就是为了家庭。我们在追求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时候,往往是借助于家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的最基础单元,一部《红楼梦》,一部家庭史,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人的精神需求。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
《西游记》看起来是部神话小说,然而它的背后是对人生的思考。
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就是一个人少年时期的反叛经历。
后来,他跟着唐僧“拜求真经,以济众生”,就是一个中年回归社会的过程。
取经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普渡众生;普渡众生,就是对人生的规划。
取经,其实就是探索了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认定、最后的精神归属问题。
对于人生来说,一生经历种种的磨难,到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的肉体会消失,可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精神不灭。
这就是我们愿意看《西游记》的原因。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就是人的一生,也正好反映了人从低到高的需求过程。《水浒传》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的生理需求;《三国演义》表现了被人认可和尊重的职业安全需求;《红楼梦》探索了爱情与家庭的情感归属需求;《西游记》则阐述了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四大名著探讨人一生的四个阶段的四个问题,让读者有着不同阶段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