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泛滥成灾被称垃圾鱼吃粪便就能活臭水沟里常能见到
我国泛滥成灾,被称“垃圾鱼”,吃粪便就能活,臭水沟里常能见到
说起垃圾鱼,非清道夫莫属。
清道夫属于外来生物,民间俗称琵琶鱼和吸盘鱼。其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水里的浮游植物、小动物,尤其喜欢吃水里的垃圾,就连粪便都不放过,是妥妥的垃圾鱼。
刚被引进到我国,清道夫是用来清理水族箱的垃圾。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养,人们发现清道夫的清理效果不明显,且自身会产生大量垃圾,还会惊扰水族箱里的观赏鱼,甚至吃掉体型不大的观赏鱼。
因此,遭到弃用,但由于部分人员忽视外来生物对本地水生鱼类的危害,盲目在河道放生清道夫,被放生的清道夫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快速繁殖,逐渐泛滥成灾。
接下来将从被称垃圾鱼的原因,泛滥成灾的原因,生态危害三方面来带大家深入认识清道夫,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被称垃圾鱼的原因
清道夫食用价值不高。清道夫骨头硬,肉的腥味大,且带有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不适合食用。所以说清道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消费市场,当清道夫泛滥时,人们并不能通过食用消灭它们,只能任其大肆繁殖。
清道夫的食性杂。清道夫并没有特定的食物,对食物的要求不高,鱼虾、肉残渣、藻类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再加上其经常出没在臭水沟,同垃圾为伴,久而久之,人们就很自然的把清道夫当成垃圾鱼。
清道夫是外来生物。清道夫是外来入侵生物,进入水域以后,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是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搅屎棍,容易遭到社会大众的嫌弃和。
简单说,清道夫不仅没有价值,还有巨大的危害,说它是垃圾鱼没有任何问题。
泛滥成灾的原因
数据显示,清道夫数量连年增长,部分地区泛滥成灾。
泛滥成灾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清道夫食用价值低,没人愿意食用外,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清道夫的生存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各类水域环境,且性情凶猛,攻击能力强,没有天敌。网上曾有视频显示,已经晒干,失去生命活力的清道夫,放进水里,就再度活跃起来。虽然视频比较夸张,但足能说明清道夫拥有很强生命力。
因此说,若不人工捕捞,清道夫就能快速无限繁殖,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小,种群规模能迅速得到扩大。
二是因为清道夫喜欢偷食鱼的鱼卵,同国内的原生鱼种争夺食物,引起水域内食物短缺,造成我国原生鱼种数量下降,原有的栖息生活环境被清道夫占据。水域里只能见到清道夫,自然会造成泛滥的假象。
某种程度来说,对清道夫的仁慈,就是在对其他鱼种和生态环境的作恶。清道夫的出现严重危害到了我国原生的生态环境,遇到清道夫就别手软。
生态危害
清道夫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主要体现在安全隐患和破坏生态链这两方面。
安全隐患大。清道夫繁殖的时候要打洞产卵,有时会选择在相对疏松的堤坝上,这会给堤坝的安全带来隐患。自古就有说法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坝上打洞引起溃塌,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破坏生态链。当清道夫进入河道等水域后,形成单优群落,会对本地生物带来致命打击,严重破坏生态链和生态系统平衡。国内比较凶猛的鱼种,比如黑鱼和鲶鱼遇到清道夫时都要落荒而逃,性情温和的鱼种遇到清道夫很大概率就要被吃掉。
针对恶毒的清道夫,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杜绝盲目放生,加大对盲目放生的人员的处罚力度;发动群众捕捞清道夫,建立定期清理的机制,明确正确地处置清道夫方式;探索清道夫的商业化用途,吸引人们来主动捕捉,获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