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扫盲10件事 我们都需要看两遍
超级巨片《盗梦空间》连续三周蝉联北美周末票房冠军,IMDB的分数高达9.3,其中四分之三的投票都给出了匪夷所思的满分,影史口碑排名位居第四,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教父》和《教父2》。究竟这部影片有着怎样的惊人魅力?9月1日,《盗梦空间》登陆内地银幕,我们需要在观看前了解10件事。
1. 这是一场醒不了的梦:叙事顺序不按常理出牌 看片别走神哦
梦境中的造梦师与男主角
好莱坞近20年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将虚拟技术升级成为还原现实世界的利器。但是,用极致的特效手段和逻辑结构的铺陈,来完整呈现人脑中的意识图景,却并不多见——《盗梦空间》便可称为梦境电影、意识流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之前,我们已在《半梦半醒的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等关乎人脑的经典作品中,接受了意识与现实交叠的叙事概念,但像《盗梦空间》这种直接深入梦境维度的电影,却算是诺兰独一无二的影史贡献。影片的英文直译名“奠基”,大致是指进入梦境的手段,在对象的脑海中植入预设的想法,导致对象在梦醒之后彻底屈服于这种想法。但是,影片中的逻辑是——所谓的盗梦者,必须在多重梦境里反复植入这种想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种植入过程,若是实施得不好,则会破坏对象的神经系统。影片在有限的篇幅内,同时展现了超过四层的梦境图景,剧情线索极为复杂,因此在看片前务必了解:此片的叙事顺序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就像我们醒来后,无法将自己的梦境整理清楚一样。
2.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只看结尾等于什么都没看
在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看来,《盗梦空间》的整个叙事概念,就如同诺兰经典之作《记忆碎片》男主角莱纳德的内心世界一样:我们只在当下停留,一直尝试着被理解,但始终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生死”和“真爱”都是影片的议题,当然,还有那个“跨国公司”。片中的间谍犯案场面叫人目不暇接,还包括了一场发生在大飞机上的激烈动作戏。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如果你知道它的结尾而不知道它的过程,你就相当于什么都没看。而且如果告诉你剧情的发展过程,这又会产生相当的迷惑。此片的精髓就在于观影过程,在于我们奋力地摸清梦境与现实、梦境中的现实以及没有现实的梦境——这是一个惊人的戏法。
3.这是一个迷离的爱情故事
片中,梅尔经常出现在科布的梦境中。
玛里恩-歌迪亚扮演的梅尔,是《盗梦空间》中除了建筑师阿瑞达妮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角色。这是因为,其一,她并不直接参与该死的盗梦计划;第二,她面容精致,身材爆辣,气质温婉,风情十足,是花瓶的不二人选。梅尔在影片中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发挥科布的爱情戏份,否则电影中大量诡异和凶暴的画面,将让气氛变得过于冷漠。诺兰自己也表示了感情戏份在片中的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只依赖梦境或记忆的创意来拍摄电影,当我在做《蝙蝠侠前传》时,发现突出情感元素是唤起观众共鸣最好的办法。只有加强了角色的心理和情感背景,那么无论片中发生多怪的事情,观众其实都能接受。”
4.其实不像《黑客帝国》
11年前,横空出世的《黑客帝国》曾伴随着“22世纪杀人网络”这个译名,改写了电影叙事方式和银幕上的视觉概念。尤其是影片提出的“矩阵”概念,一时让关乎生命和科学的哲学命题上升到了难以想象的广阔境界。虽然之后的两部续集电影逐渐滑入逻辑深渊,但这都不重要,因为第一部的足够神奇已经改写了历史。
从这个层面来说,《盗梦空间》在《黑客帝国》之后高调现世,承载的其实也是一种开创历史的意义:用尽可能的技术手段,去描画意识的形态,从而让电影的题材更加丰富,或是以“意识电影”的先锋身份,引发“后《盗梦空间》时代”的跟风创作。不过,《盗梦空间》却并不像《黑客帝国》——因为沃卓斯基当年打造了一部关于心灵干扰、大脑空间的科幻片,仅仅是靠被神秘化了的概念击溃影迷,但诺兰的《盗梦空间》却更注重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盗梦空间》里的梦是具备严格逻辑的,叙事方向从未妥协,每一个起承转合都有理有据,影像碎片之间都有紧密关联,这与当年《黑客帝国》最终陷入逻辑深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5.其实有点像《十一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