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精彩绝伦推理电影中刘亦菲版花木兰豆瓣评分不及格中国故事被西方魔改是常态吗
自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国内上映之际,观众们似乎预感到了这部影片的不尽如人意。通过各种渠道,人们提前得知了豆瓣评分,这部中国第一个迪士尼公主的故事在豆瓣上的表现令人失望,仅有低分点缀其间。为什么一部三年来期待的作品,在国产影视中却难以获得正面评价?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
豆瓣用户对该片给予了普遍负面的评价,大多数评论集中在一星和二星上。观众对于此次演绎感到不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角色定位的问题。在原著《木兰辞》中,花木兰是一位才貌双全、家庭责任感强烈的女子,她最初是织布女,为父担忧,而非武艺高强者。然而,该电影直接将她塑造成小兵出身,从军时就已习武,这种改变让人难以接受。
其次,是对文化尊重问题的忽视。这部被称作中国故事的影片,却在情节和服饰设计上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不仅如此,即使是尝试还原,也不过是在外表上贴上了“贴花黄”的标签,但最终效果令人无法置信。在皇帝和皇后出现时,他们站在朝堂之上,无疑是模仿西方君主与王后之间的一般仪式。
东方文化,对于西方人而言往往代表着神秘与浪漫,同时也带有一丝落后、野蛮或愚昧的情怀。不必过于惊讶,因为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并未充分了解中国实际情况。无论如何,一旦中国故事被西方导演拍摄,它们通常都不适合国内观众观看,因为它们经常遭受魔改。在《花木兰》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无论何处,都有关于东方女性形象的大胆扭曲,比如那些涂满厚厚白粉,让她们看起来像僵尸的情景,如傅满洲系列电影所展现。
据说迪士尼对本片在华票房抱有极高期望,但基于目前的情况,这个目标似乎难以为继。这场由迪士尼投入三年精心策划的大型项目,最终因误解和错误把握中国文化而显得力不从心,其诚意并未能打动观众的心弦,使得高分评级成了一句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