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饥荒我亲历的那场让人心寒的饥饿岁月
我亲历的那场让人心寒的饥饿岁月
记得1942年,那是一年,我还只是个孩子,但却深刻地印象了我一生。我生活在河南,那一年,河南省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大饥荒。那时候,天空好像被一层厚重的灰色云雾笼罩着,每当夜幕降临,就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之中。
那年的春夏季节,我们家的小院子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绿意。土地干涸,庄稼枯萎,没有了丰收的希望。而且,当时国家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物资短缺、交通不便,更是加剧了我们民众的困境。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挖野摘薇,有些甚至只能吃那些可怕又恶心的野草和树皮。
我记得那时候,我每天都会因为肚子疼痛而哭泣,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填满我的肚子。在那个年代,“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而“饿”成了一种常态。有时,一顿饭就是几口米汤或是炒青菜,这也已成为奢侈品之一。
尽管如此,在那么多人的努力下,我们还是维持着生命的一丝丝光亮。我看到大人们轮流站岗守卫,与邻居互相帮助,他们用尽最后一点力气,为我们这些孩子争取到一点点食物。他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有希望,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能找到温暖和力量去继续前行。
虽然后来政府派来了救援队伍,并且开始进行灾区的大规模救济工作,但是那种极端贫瘠与死亡边缘上的生存状态,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当我长大后,每当想到那个冬天,我就会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既有对过去自己经历过的人类悲剧深切共鸣,又有对幸存者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那些牺牲给我们的父母、朋友以及所有无辜受难者深深哀悼。
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一次历史性的灾难,它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关怀,以及人类面对逆境时最为宝贵的是什么。但同时,它也让我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份幸福,每一次充分利用资源、团结合作以抵御困境的心理准备。如果不是经历过这样的磨难,或许很多事情会变得平淡无奇,但它确实塑造并坚定了我这一生的信念:面对困境,要勇敢迎战,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让希望绽放出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活下去的心脏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