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版潜伏如此创新呈现超乎想象
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但抵达“真实”的路径各有千秋。我们习惯了在纪录片中看到创作者对人物不同视角的采访、对一些生活化细节的纪实性再现。为了突出生活原生态的质感,甚至故意在画面上制造许多噪点。或者用晃动摄影折射生活的动荡不安,用固定机位长镜头渲染没有诗意和奇迹的生活本真状态。至于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纪录片,除了亲历者或见证者的回忆,创作者还会用许多历史资料作为背景,来配合人物的讲述或旁白解说,甚至使用一些电影片段,来还原特定的场景并营造氛围。观众其实明白,这些画面都是陪衬性的,带有暖场的意味,只是为了使声画关系不至于过于单调乏味。
由CCTV9首播的纪录片《铁血传奇》,表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群特殊身份的人潜伏敌营、与狼共舞,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秘密战的真实故事。全片由《陈赓》《袁殊》和《钱壮飞》三部分组成,颇像真实版的《潜伏》和《伪装者》。对于陈赓、钱壮飞等人的英雄事迹和传奇经历,观众可能早有耳闻,但对他们潜伏生涯中那些惊涛骇浪的时刻、身份撕裂中的心理煎熬与内心紧张,只有模糊而抽象的印象,缺乏真切的想象。正是基于此,《铁血传奇》试图更细致、更逼真地还原他们在隐蔽战线上危机四伏的历史性时刻,塑造他们身处如履薄冰的险境却忠诚坚定、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书写他们非凡的铁血传奇生涯。《铁血传奇》采取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在专家采访、历史资料镶嵌之余,大量使用“情景再现”方式,将观众带入特定的历史现场。那些在史料中过于粗疏而缺乏细节的事件,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或忽略的人物心境和灵魂交战,得以细致地再现,进而使“历史”不再是空洞的粗线条叙述,而有了鲜活的气息和逼真的气氛。当然,创作者可能也意识到,这种电影化的情境再现,如果处理失当,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历史演义”的恍惚感。为此,《铁血传奇》不仅以历史影像资料来锤实纪实感,还通过权威专家的评述来强化时空距离感,并全程使用旁白而非演员发声,来建立快速的叙事节奏和旁观者的历史视角。
《铁血传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通过“蜡像化”的时间定格和“动漫式”的人物造型,对历史进行“变形式”的书写,让观众在“陌生化”的氛围中完成“间离式”的历史观照和历史想象。使得那些还原历史场景的部分,非但没有成为可有可无的解说背景板,而是彰显了节目自身的艺术光辉和诗意内涵。在呈现一些戏剧性场景或者重大危机时,纪录片会将画面停住,人物在时间定格中成为“蜡像”,观众得以从一种线性的时间状态中,抽离出一个空间化的凝固瞬间,可以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并随着摄影机的运动和旁白的讲述,自由出入这个静止的历史现场,这无疑是一种相当奇妙又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
用“动漫化”的方式,将一些宏大场面巧妙地“由实转虚”,虽然有节约制作成本方面的考虑,但依然实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当场景“动漫化”时,观众不用去关心演员的表演是否精准有层次,也不用在意环境造型是否逼真,而是在有着油画般厚重又有木刻般拙朴的画面中,在粗粝的笔触和飞扬的气场中,感受历史激荡中的风雷涌动。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对于转场画面的处理相当用心,大量使用了与植物有关的空镜头。这些空镜头可能只是一棵树、一片树叶、一丛待开的花,但它们不仅很好地胜任了剪辑点的选择,有效地舒缓了叙事节奏,还可以营造特定的氛围,呼应人物的处境与情绪,甚至产生一定的隐喻意味,即用大自然的亘古不变,来反衬历史的风云变幻、世间的雷霆更迭。
当纪录片将人物的经历定义为“铁血传奇”时,已经注定了创作者会将视线投向情节的峰回路转,并在一种悬念迭出的剧情设置中,通过不断回溯的方式来释疑、补充背景,进而将观众一步步带入扣人心弦的智斗时刻。这对于提升观片乐趣和加速大众传播,是相当高明的叙事策略。但从另一层面看,纪录片对于人物心理层面的波动与起伏、内心深处的犹豫与坚定,多少还是有点力有不逮甚至故意忽略之嫌。
本文配图均由纪录片《铁血传奇》出品方提供上观新闻专用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伍斌
来源:作者:龚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