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不及格的刘亦菲版花木兰难道中国故事被西方魔改就不是常态了吗封神第一部电影中的传统英雄故事又该
自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国内上映之际,观众们似乎预感到了这部影片的不尽如人意。通过各种渠道,人们提前得知了豆瓣评分,这部中国第一个迪士尼公主的电影仅凭一星到二星的评价,即使是及格线都未能触及。三年的期待落空了,为何如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
豆瓣评分集中在低分区域,观众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简短而痛快地概括就是“差太多”。首先是主角花木兰,她最初应该是一个家庭女儿逐渐成长为勇敢战士,但是在电影中,她被直接塑造成从小习武的女子。而且,没有尊重中国文化,尽管宣称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但情节服饰显然忽视了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妆造方面,只有木兰贴上了黄色的花样,却让人感到无语。此外,在皇帝上朝时,皇后站在旁边听候差遣,这完全模仿西方仪式。
东方对于西方来说往往代表神秘与浪漫,同时也带着“落后、野蛮、愚昧”的刻板印象。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当中国故事被西方导演拍摄时,其结局通常并不适合国内观众,因为它们经常遭受魔改。在《花木兰》的制作之前,一定有人会考虑这一点。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国外导演拍摄的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几乎都涂抹着厚厚粉底,如同僵尸,而那些描绘东方幻想的小说或电影,比如傅满洲系列,可以作为参考。
据悉,迪士尼高度看好这部影片在华票房表现,不过根据目前的评价,这个目标似乎难以达成。这部由迪士尼投入三年精心制作的情感表达,却在各方面显露出接触过但又未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更像是臆想,不足以说动大家给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