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杨植淳青年导演的自如之旅物品间跳跃至哈佛大学
腾讯娱乐:杨植淳纪录片之旅,从黄河边的民间艺人到哈佛大学的分享会
在自如旗下的空间Z-SPACE里,银杏树下,青年导演杨植淳与他的观众们一起回顾了他从田间地头走到哈佛大学的创作历程。《大河唱》,一部记录了苏阳跨界艺术计划“黄河今流”的纪录片,也是杨植淳三年时间拍摄完成的一次深入探索。
2016年,杨植淳遇到了摇滚歌手苏阳,他们共同发起了一个跨界艺术创作计划——“黄河今流”。这个计划整理了苏阳十几年来在民间采风时所记录的西北民间曲艺歌词、唱腔,并以展览与演出的形式对传统进行当代化呈现。这激发了杨植淳和他的拍摄团队兴趣,他决定为苏阳拍摄一部纪录片。
最初,《大河唱》只打算记录苏阳的音乐,但为了撑起90分钟电影时长,团队决定同时将镜头转向构成苏阳音乐四种代表性的元素:花儿、秦腔、道情皮影和陕北说书。三名纪录片导演各自分配不同的对象,其中包括环县道情皮影艺人“老魏”魏宗富和固原花儿歌手马风山。跟拍这些艺人的过程持续了三年。
在这段经历中,杨植 淳不断探索着音乐与当地生活之间的联系。他发现,即使有电视和手机,这些戏班子依旧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唱戏,因为这里的人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神圣保佑,以保证水土丰饶收成,以及美好的生活。此外,他还看到了一种新的传统发展方式,让传统能够生动活泼,与现代相吻合。
《大河唱》的拍摄过程中,杨植 淳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视角与合作意愿。他借鉴人类学与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参与式观察,用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为此他住在老魏家的窑洞里,与他们一家人同吃同住,并跟随老魏的戏班子穿行于环县山区村庄。在那里,他逐渐理解了音乐如何成为土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同时也看到了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需求。
影片上映后,Yang 植淟收获到了很多正面的反馈,有许多年长观众告诉他,这部作品让他们想起来小时候很多回忆。这份反馈非常打动Yang 植淟,他认为,《大河唱》是一部可以带着家人一起观看并促进父母子女之间互相理解的事物,也是关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桥梁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