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娱乐网上的青年导演杨植淳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到哈佛大学的风采
从五道口的喧嚣中出发,沿着黄河穿越无人区,跨过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到荒凉的黄土高原,用1600小时的镜头记录下边疆艺人的摇滚传唱——在将摄像机“埋进土里”三年后,青年导演杨植淳带着他的纪录片《大河唱》回到了自如旗下的空间Z-SPACE,在银杏树下,与他的观众们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从音乐到纪录片,三年的探索 2016年,杨植淳遇见了摇滚歌手苏阳。苏阳正好启动了一项跨界艺术项目——“黄河今流”,整理自己过去十几年采风时所收集到的西北民间曲艺歌词、唱腔,并以展览与演出的形式对传统进行现代化改造。这吸引了杨植淳和他的拍摄团队。在追求本土音乐发展历程的愿望驱使下,他决定为苏阳拍摄一部纪录片。 开始时,杨植淳和团队计划用《大河唱》完整地记录苏阳的“黄河今流”项目,但仅仅是音乐内容不足以支撑90分钟电影时长,因此他们决定同时跟踪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元素:花儿、秦腔、道情皮影和陕北说书,并扩展拍摄对象至各自领域的人才。 按照计划,每位纪录片导演要面对不同的艺术家之一,而杨植淳被分配负责的是环县道情皮影艺人魏宗富与固原花儿歌手马风山,以及这段时间里的跟踪工作,这就是他三年的经历。 回想起这些日子,杨植淳感慨:“我会很好奇,一直想知道,是什么让这些艺术家坚持下来?这里的地方是否塑造了它们的声音?尽管当地有电视也有手机,他们依然不懈地去其他村庄表演,我总是感到迷惑。”这个问题激励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不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