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 风雨坎坷的艺术人生
提起郭德纲,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相声段子深入人心,每次晚上都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才能入睡。 1973年1月18号,郭德纲出生于天津,由于父亲是缘故,很少能照顾他,便把他当在少年宫里。一面跟着老师学习,一面方便管教。从小对曲艺的耳濡目染,让他对曲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79年郭德纲拜评书大师高庆海学习评书,然后跟着相声名家常宝等学习相声,最后拜了相声大师侯耀文为师,京剧 评剧 河北梆子都是他熟悉的剧种,也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郭德纲首先进入的是天津曲艺团,他曾经在节目中讲述过自己的那段历史:在曲艺团端茶送水、扫地擦桌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了,天不亮就到团里,顶着月亮星星才能回家,连续干了两个月,一分钱也没拿到,连饭都吃不起,那个时候,什么便宜吃什么,自创了一中清水煮挂面吃,用少量的水,将挂面煮成糊涂,一股脑吃下去,这样既不会失去碳水,又能顶饱。好几次自己回家的路上,看着满天的繁星,自己哭了,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天。 二 在天津曲艺团郁郁而不得志的郭德纲选择离开,准备去北京寻找机会。 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郭德纲曾三次进京,反前两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打道回府。 第一次进京:郭德纲去了一家说唱团,负责“捡场”,连上场露脸的机会都没有,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退回天津,混迹于茶馆糊口谋生。 第二次进京:当时郭德纲只带了100多块钱,在前门外找了一个最便宜的旅馆,十五块钱一个晚上。即便是这样,郭德纲依然付不起这廉价的房费,他找到一家煤矿文工团,希望能够被收留,结果,整个团,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后来口袋里的一百块钱花完了,不得不又退回天津。 第三次进京是在1995年。郭德纲刚到北京住在青塔,室内陈设简单,仅仅一床一椅,写东西累了就趴着继续写,后来在通州、大兴、海淀等地方选择便宜的地方住。 有一段时间在通州北杨洼一个小区居住,因为交不起房租,房东在外边一边踢门一边骂,郭德纲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郭德纲在蒲黄榆的一个小评剧团做了两个月,有一次散戏后没有公交车只好走回去,路过西红门,高速桥下一片漆黑,郭德纲走到桥下不到一尺宽的马路牙子上。 扶着栏杆借着月光继续往前走,抬头一轮残月高挂,几点寒星闪烁,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坎坷经历,郭德纲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 这是郭德纲在北京唯一一次哭,他在心里告诫自己:“郭德纲你记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远的资本,你必须成功。东风常向北,北风也有转南时,瓦片尚有翻身日,何况我郭德纲呢”? 三 在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郭德纲至今都对外赞颂的师父—侯耀文。郭德纲曾说过:师“傅”可以有几十个,今天跟他学评剧,明天跟他学梆子,但师“父”只有一个,那就是侯耀文。 郭德纲侯耀文 在郭德纲走投无路的时候,侯耀文不顾同行劝阻,执意收下郭德纲为徒。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了郭德纲真正的名分。也给予郭德纲莫大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侯耀文的帮助,就没有郭德纲的辉煌,也没有相声事业的第二次振兴,更不会有未来的德云社。 而郭德纲如今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他的成功似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四 1995年,郭德纲创建北京相声大会,于2003年改名为德云社。自创办至今,郭德纲坚持一个原则:相声必须继承传统,然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 凡事前三脚难踢,创业初期非常难,常常入不敷出,郭德纲想尽各种办法,力求保证德云社正常运转。 郭德纲郭麒麟 2003年,郭德纲参加了《剧风行动》,三小时极限挑战综艺节目,需要在一个透明橱窗里完成吃喝拉撒睡,把自己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且还想办法把大家逗笑。 多年后郭德纲父亲接受采访,谈及这一段时,忍不住老泪纵横,“我知道这一行苦,没想到这么苦”。 五 经过很多年努力,郭德纲带领德云社逐步走向正轨,日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强。尤其是于谦加入后,德云社名声越来越大。 郭德纲于谦 2010年。德云社陷入风口浪尖,何云伟、李菁、曹云金相继离开,2016年郭德纲公开发表声明:“所谓清理门户,是为给好人一个交代。凡日月所照,江湖所至,皆以忠为本。从此江湖路远,不必再见”。 如今德云社在相声界独树一帜,儿子郭麒麟,徒弟岳云鹏 、孟鹤堂、烧饼、秦霄贤等在相声界也越来越火。 郭德纲跟徒弟合影 郭德纲跟徒弟合影 六 郭德纲说如果不做艺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做文人。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观荣辱纷争,死走逃亡。几张纸,一支笔,把自己心事写下来,如此很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风雨踏歌行。江湖,拿的起,放的下。放不下,也得放。活100岁的没几个人,开心就笑,不开心待会再笑。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强。跟谁较劲都是跟自己较劲。一辈子,忍一忍,就过去了。 郭德纲说过:“我拿相声为命,所以至今心态很平和”。他穷过、苦过,受过罪,一步步苦熬打拼,终于看到了如今的繁荣昌盛。 这就是郭德纲的人生态度,郭德纲一个真正的艺人。他活得剔透,活动智慧。他为人处世的原则跟生活态度,值得大家学习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