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祁同伟高育良 江河日上人民的名义 哪部更真实现实
全员真抓实干,没有个人利害冲突,只有围绕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分歧,这就是《江河日上》的主题。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和矛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和矛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和矛盾,怎么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什么才是最优解? 从宏大叙事来说,要论话题的深度,《江河日上》的确是超越了《人民的名义》的。 《江河日上》播出到现在,除了王武副市长原因没有查明外,剧中没有出现一个贪污分子。同时,剧中也交代了,王武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男女关系问题。 王武的原因,最终可能被查出是因为个人胆子太小,精神压力过大所导致。 《江河日上》中,没有祁同伟,没有高育良,没有赵瑞龙,没有高小琴,更没有赵立春。就连一直和郑寒江有分歧、抵触情绪很强的常务副市长刘耕野,也开始理解郑寒江了。 也就是说,《江河日上》中,满满的正能量,要是现实中都是这样,该多好啊。 不少观众对《江河日上》中与行政机关有关的剧情有异议,认为角色设定过于理想化,机关内部的人物关系、工作分工、工作汇报关系也不太符合实际。 就拿市委陈威来说吧,他是,又是市委秘书长,市委秘书长怎么会给郑寒江这个副市长安排司机和助手呢? 大家都知道,市委和市府是两套班子的。郑寒江的司机和助手,应该由市府办公厅来安排的。 对于这些问题,有一种解释就是,郑寒江是空降来的,虽然名义上是副市长,但手里有尚方宝剑,本质上不是齐江本地的行政人员。 比如,郑寒江去党校学习这件事情,就是省里的安排,而不是廖宇正的意见。虽然廖宇正就是一个传话的,但在郑寒江的眼里,这一切都是廖宇正的安排。 从这一点来说,《江河日上》其实是抓住了一些东西的,告诉了观众一些东西的。 在《人民的名义》中,沙瑞金也是空降到汉东的,不过沙瑞金到汉东的目的主要是反腐,只有把分子都扫除后,才能更好的解决其他问题。 假设《江河日上》中的淮东省,就是《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廖宇正应该是在沙瑞金扫除分子后,才调到齐江市的。 这样以来,在时间线上,基本上能对的上。因为有廖宇正这样的班长,齐江市一班人才能全力抓经济,全力抓GDP。 也就是因为片面抓经济,忽视了生态建设,中央才派督察组来齐江的。 如果把沙瑞金汉东反腐比喻成一场战争的话,齐江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就是战争后的经济建设。这个时候,廖宇正的一班人中,分子应该是很少的,不过,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江河日上》可以看做是《人民的名义》的后传。 《江河日上》这部剧,播出后,之所以出现不少异议,与以前的反腐剧也有关系,《江河日上》中突然没有了分子和黑恶势力,没有了阴谋诡计,观众们一时间还真不太习惯。 当然了,现实中的分子可能是反不完的,他们可以暂时收敛伪装,只要有机会,有土壤,还是会冒出来的。 《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的问题,是通过沙瑞金空降来解决的;《狂飙》中京海市的问题,是省里派出指导组解决的;《江河日上》中齐江的污染环保问题,也是督察组来了后,才得以重视和逐步解决的。 相比《人民的名义》,《江河日上》在人性的刻画、角色的塑造方面,的确只刻画了理想的一面。 虽然是这样,但剧中涉及的如何处理平衡各种矛盾的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