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提出向中国收二维码使用费 每人1分钱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宝”在2018年全面登陆日本。但随后即有声音指出,二维码功能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方拟重申二维码的专利收益权,欲向中国人每人收取1分钱。在巨大的市场使用量基础上,这将意味着不可估量的专利使用费。
但其实这或许只是日方的一厢情愿!
早在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就已经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商品二维码业务上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
此外,包括QR二维码专利在内,2014年,日本已有大约2万多个和二维码相关的专利。在日本特许厅(专利局)相当严格的审查下,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对比文件:即与徐蔚先生的专利相近似的专利。这充分说明徐蔚先生的“二维码扫一扫专利”与现有的日本QR码等二维码专利是不同维度的两件事情。这也是“扫一扫”可以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基础之一的重要原因,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共享经济”的具体呈现。
当二维码刚刚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日本的重视。虽然二维码的发明者当时申请了专利,却没有找到二维码里面蕴藏的商机,所以就主动放弃了使用权。二维码就这样被搁置了起来。
中国二维码之父
没想到,二维码的巨大市场价值,却被一个中国发现,这个人就是意锐新创公司的创始人王越。
2001年,25岁的王越已经在一家日本软件公司做到技术总监的位置。这在日本职场,是一种极大的认可。
但在此之前,王越却经历了漫长的失意与等待。他没料到,应聘软件工程师来到日本后,他被派到了工厂,工厂又把他直接安插到了仓库。他心里很不平衡,“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也没有人认可,没有人可以问。”
去日本工作了一年多,在接触到了二维码之后,在思考了15天时间后,王越决定回国创业。
2002年,王越创办了意锐公司,并联合一批北大、清华、哈工大毕业的优秀工程师,共同研发世界上第一款手机二维码引擎;2003年就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快速识读引擎”,并申报了条码识读方法和装置的国家专利;2005年又参与了中国二维码标准的建立,现已成为ISO的国际标准。
现如今,二维码支付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就已达5.5万亿美元;另据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数据,2016全年美国移动支付规模仅为112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在新经济和尖端技术上取得的成功让中国人有理由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