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成名经历 父母家世背景曝光原来从小就是钢琴天才
世界上有三种不用语言就能理解的东西:音乐,美术和食物——《我叫金三顺》 月光把天空照亮,洒下一片光芒点缀海洋,漫天星海瀚无垠,唯有艺术醉人心。 郎朗,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钢琴家,用三十年时间登上了钢琴界国人从未涉足的高度。 01、少年郎朗 1982年,郎朗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的一户中产家庭。 父亲郎国任曾在部队文工团从事演艺工作,母亲周秀兰则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负责机房的维修和转接。 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知识与艺术的氛围中,郎朗从小就接触到了音乐。 和许多艺术造诣非常高的大家一样,郎朗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 在他两岁半的时候,就被《猫和老鼠》中汤姆所演奏的《匈牙利二号狂想曲》吸引,并无师自通地用家中的钢琴将该曲的大部分旋律弹了出来。 看到此情此景的郎父非常震惊,也的确,换做是谁的家长,见到自家孩子对某一方面这么有天赋,肯定都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郎父马上就做了个决定,联系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让儿子跟随她学习钢琴演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郎朗在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中斩获第一名,并在比赛后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 两年后,郎朗参加首届沈阳少儿钢琴大赛,再度夺冠,此时的郎朗,俨然成为中国北方新兴的一颗钢琴童星。 1989年,郎朗顺利考取位于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郎父已经辞职,和儿子一起前往北京,全身心的陪在儿子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而郎朗的母亲,不仅要忍受与儿子丈夫的分别之苦,全家的经济重担也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从北京到沈阳,跨越七百公里的思念,一晃就是八年时间。 然而,北京不比沈阳,在这皇城根上高手云集人才辈出。 郎朗在北京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就似乎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他,甚至公开说郎朗是“土豆的脑袋,武士道精神,的风格。” 那些日子,郎朗没日没夜的练琴,努力想要获得老师的认可,可到最后总是受到一顿责骂。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约半年之久,就在郎朗真的快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赵屏国教授。 不似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的人,赵屏国敏锐的发现了郎朗是一个极具钢琴天赋的儿童。 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关注下,1993年郎朗参加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大赛,获得专业二组第一名。 一年后,郎朗自费参加德国艾特灵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甲组冠军的杰出成就奖。 或许,当时的郎朗并不清楚,这里将是他未来二十年走出国门,在世界乐坛展翅高飞的起点。 02、登峰造极 有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几乎都希望登上一个更高、更宽广的平台施展抱负。 而社会也乐于见得这种新鲜血液的加入。 1996年,郎朗应邀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并在开幕式上被指定为钢琴独奏。 那一年,郎朗十四岁。 三年后,郎朗考取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美籍俄裔音乐大师:加里·格拉曼夫。 同样,也是在格拉曼夫的引荐下,郎朗通过甄考,和著名音乐公司——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钢琴演奏家的道路。 至此,郎朗的求学经历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从中能看到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有过失败,有过气馁,但最终都化为登上更高阶梯的垫脚石。 而在郎朗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对学生时代的回忆,也毫不例外地以汗水和付出为主,一言以蔽之: 不怕人不聪明,就怕那些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2001年,从象牙之塔学成归来的郎朗正式踏入演艺圈,而当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百年庆典则成了郎朗的职业首秀。 当宛转悠扬的古典音乐在会场举行时,国内外的所有与会人员都不得不承认,新一代的演艺大师,正在冉冉升起。 郎朗的音乐水平到底有多厉害? 作为非音乐专业的我们无法直接评判,但从世界各国对郎朗的超规格待遇中,我们则可见一斑。 以2012年为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钻石庆典,唯一邀请的古典音乐演奏家是郎朗; 同年,维也纳金色大厅建成200周年,官方准备了充足的资金邀请世界各国顶尖音乐家共聚一堂,但却因郎朗经纪人开出的出场费过高而无法邀请,最后竟然是由德国政府出钱,和慕尼黑爱乐合作出了一场音乐会。 就是在这种打奥地利政府官方脸的情况下,当年金厅200周年的纪念刊,官方仍然求着郎朗作为封面人物。 据外网数据统计,凡是有古典音乐市场的地方,无论欧洲还是美国,郎朗的票房收入在该地永远是第一,并且是二三四五等名之合。 迄今为止,世界音乐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人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郎朗说第二,没有人说第一。 当时的郎朗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