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娱乐一路敢当出头鸟的电影人最后都能否成功成名
从好莱坞到国产电影,各种先进影像技术的运用,离不开电影人前行者的探索与创新。这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们,如斯坦尼康、绿幕技术和3D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是业界的“出头鸟”,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影像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01 斯坦尼康:革新视野的滑翔者
许多导演热爱一镜到底拍摄,都离不开斯坦尼康。《闪灵》中的超低角度跟拍,让观众体验了酒店中幽闭又古怪的力量。这类令人难忘镜头,是由一种名为斯坦尼康摄影机稳定器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设备,它可以“穿”在摄影师身上,有独立悬挂系统,可以实现运动长镜头拍摄。
02 绿幕技术:让奇观变成可能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银幕就是一个世界广场。绿幕技术使那些奇观在观众眼前变成现实,这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无头人》中使用了这种魔法,使得一块涂有黑色颜料的玻璃板作为遮罩,在胶片上遮挡了一部分感光区域,使得另一部分成为可见区域,从而实现了魔术般的效果。
03 3D技术:沉浸感初体验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区别除了震撼音效和巨屏之外,还有戴上3D眼镜时的心情变化。《阿凡达》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它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为后来的3D制作打开了大门。而卡梅隆将《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版,不仅清理噪点,更花费75万个小时处理29.5万帧画面,而这部经典电影依旧保持着9亿美元票房。
04 中国电影里的“出头鸟”
中国映画也不断挑战行业高度,它发展史就是一部“出头鸟”的历史,孕育着“出头鸟”的精神。在国仇家恨危机时刻,梅兰芳组织编写《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落后20年,但它仍然打开了中国彩色电影的大门。而1960年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也是当时電影"出頭鳥們" 的绝世之作。在接到高层指示后,上海美术電影製片廠的人开始水墨動畫實驗,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短片,並加入六七個環節,加入金魚形象,用傳統水墨藝術創作出了跨時代動畫電影。
至於李安,他拍攝2016年的全球首部120帧、4K、3D規格電影《比利·林恩の中場戰事》,讓每一個角色都以极致地放大觀眾能敏锐捕捉到演員每一個表情和肌肉變化……"120帧"技術除了極致地放大觀影體驗,也讓人物更加真實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這些敢於嘗試新事物與技術的人們,如演員陳坤,他塑造無數角色,一個個形象鮮明;或如謝霆锋,他創立Po朝霆,在後期製作開啟華人電影的大旗,也推進中國電影追求更高技術標準速度。
他們都是業界裡敢為天下的先鋒,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出頭鳥」,他們為我們帶來無限可能和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