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一路敢当出头鸟的电影人最后都能否成功成名
从好莱坞到国产电影,各种先进影像技术的运用,离不开电影人前行者的探索与创新。这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们,如斯坦尼康、绿幕技术和3D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是业界的“出头鸟”,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影像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
01 斯坦尼康:革新视野的滑翔者
在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闪灵》中,小丹尼骑着三轮自行车在酒店走廊里穿梭,这些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镜头,都是由一种名叫斯坦尼康的摄影机稳定器创造出来。这款设备可以“穿”在摄影师身上,有独立悬挂系统,可以实现长时间连续拍摄,使得观众跟随角色的视角体验一段充满恐慌、绝望和孤独的心路历程。
02 绿幕技术:让奇观变成可能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银幕就像是这个世界广场,让那些奇观在观众眼前变成现实,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绿幕技术有着相当长历史,但依然离不开它第一个尝试者——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他通过遮罩和多次曝光技术,用一块涂有黑色颜料玻璃板作为遮罩,在胶片上拍摄多个影像,以此来实现一种魔法。在数字拍摄时代,对绿色更加敏感感光器材运用的普及,让绿幕技术全面崛起。
03 3D技术:沉浸感初体验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区别除了震撼音效和巨屏之外,还有戴上3D眼镜时刻。卡梅隆导演利用3D技巧,将《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版,从35毫米负片转成原始4K数字版母带,再清理2D素材噪点,并花费75万小时处理29.5万帧画面……这部经典电影揽下全球9亿美元票房,不仅没有失去原有的魅力,而且因为加持更显生机。
04 中国电影里的“出头鸟”同样精彩
中国也一直不断挑战事业高度,其发展史就是一部“出头鸟”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为激发国人爱国热情而组织编写《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映画落后世界20年,但仍打开了中国彩色電影的大门。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也是当时電影「出頭鳥」們的一次伟大創舉。在接到高层指示后,上海美术電影製片廠開始水墨動畫實驗後,《水墨動畫實驗》完成,這個傳統美學概念激發出的創作凝聚成了跨時代動畫電影。而李安導演則拍攝了全球首部120帧、4K、3D規格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示了一种极致放大的浸入感和超清晰的人性展現。此外,如陈坤这样的演员,他塑造了无数角色,每个形象鲜明都成为他多面相的一部分,而所有经验最后塑造了他自己。而谢霆锋则抵押房产创立Po朝霆,为华人电影后期制作树立榜样,也推动中国追求更高标准,与世界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