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后又来一部悬疑佳作求国产片导演好好学学他们吧
前两天肉叔跟王阿姨聊天,他就一句话: 就《隐秘的角落》的审美,一半的国产剧和国产片导演都没脸再说自己是导演了。 话糙理不糙。 咱不说精准使用的各种背景“阴”乐,你就看画面吧,赏心悦目至极。 这一幕,完美致敬今敏老师的《未麻的部屋》,资深点的影迷秒懂朱朝阳的困境感。 这一幕,红灯映衬的波浪如同血海,一如张东升刚刚升腾起的杀心。 这一幕,一个极其稳定的平衡构图中,血红色的光影下,朱朝阳亲眼目睹着自己老师在杀人。 一句话: 不仅有审美,而且导演的审美,精准地匹配到了情绪点,成为剧情的某种加分项。 喜欢么? 喜欢的话,还有一部国产片,同样是“作者电影”,也同样,画面充满了作者的个人审美。 来,先欣赏海报—— 灰烬重生 开场,一桩命案现场。 90年代末的小城,人声鼎沸的剧院。 一柄锋利无比的锐器,毫无阻滞地从身后,割断了死者的喉管。 除此之外,警方在现场一无所获。 奇怪的是,死者家属在现场认尸的反应也不太对劲。 妻子,愣了片刻后,颤抖着转身。 儿子是继子,神情紧张中仿佛又带着某种镇定,立刻去安慰母亲。 没有恸哭,没有撕心裂肺。 怎么说,好像有点……过于平静? 直觉告诉陈维坤(聂远饰),一定有问题。 没费什么工夫,就查出来这家人果然不正常。 死者生前脾气暴躁,隔三差五毫无由头就对老婆和继子拳打脚踢。 继子徐峰不服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毫无疑问,徐峰嫌疑最大。 陈维坤盘问徐峰:是不是你干的? 斩钉截铁回答:不是。 但眉角间,仿佛有一丝得意。 他一定跟命案有什么干系。 但问题是,最有杀人动机的徐峰,偏偏却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案发当时,他正在家里看书。 巧了,小城的另一边,也发生一桩命案。 鲜有人至的北湖,一名死者头部被锐器击中致死。 没有任何反抗痕迹。 凶手下手快狠稳。 而最有嫌疑的人,是王栋(罗晋饰)。 王栋暗恋的姑娘萱慧,被杜国金(黄觉 饰)了。 他想教训下杜国金,可人家直接一沓钱和一只怼在他脸上,就一句话: 知道人类为什么要发明它么? 为了自由。 钱,。 财富,性。 一个是男人追求的上线,一个是男人必须保住的底线。 从上到下,尊严被击成粉碎。 杜国金是官二代,衣食无忧。 而王栋,拼命读书考上研究生,还未必能搏出前程。 找上门时有多嚣张的王栋,此时此刻道歉就有多卑微—— 没有杜国金给的这笔钱,萱慧也就没办法打胎。 接着一张张把在地上零落的纸币捡了起来。 到底怎么才能把萱慧抢回来? 一个念头在萌生—— 杀了杜国金。 是偶然么? 没有人知道,两起案件有一丝一缕的联系。 徐峰是20岁的钢铁工人。 本该是一生中最灿烂的年纪,然而随着继父的家暴,宁静的表象被打破,家庭背后情感的残缺和心理的压抑开始让他透不过气。 一天,他在家里看着从地摊上买回来的二手书《复活》,门敲响了。 晚去开门那么一小会儿,继父直接劈头盖脸给了他一巴掌,“睡着了不是?” 母亲赶紧拉架,却成了马旭东转移发泄暴力的对象,一拳又一拳往死里打。 徐峰红了眼,抄起榔头就要拼命,却被碎酒瓶头子抵住了喉咙。 这个家,距离“爆炸”,只差一根导火索。 徐峰回屋,目光投向了那本《复活》。 扉页上,有上一位前主人留的话: 玛丝洛娃为什么会爱上聂赫留朵夫? 前主人是谁? 王栋。 《灰烬重生》的故事被拆分成了两条线,一条是10年前,一条是10年后。 两条线碎片般交织在一起。 肉叔先不剧透,我们来看一眼《灰烬重生》里构思巧妙的细节刻画吧。 10年后的王栋跟萱慧跳舞,镜头随着他们的脚步移动。 在舞步纷飞中,拖鞋变了,镜头摇上去,抱着萱慧跳舞的人变成了杜国金。 而王栋好似局外人一样站在远处,木然注视着。 一个镜头,区分现实和幻想,平静外表下依然是对已故情敌的无法释怀,和午夜梦回的恐慌。 更不用说这些色彩浓烈,一张张抽出来都能当电影桌面的画面了。 此处应有但是—— 导演的作用不应该是摄影师啊,电影的影像是流动的啊! 《灰烬重生》的影像风格,你单拎出来看,我靠厉害啊。 遗憾的是,它没有像《隐秘的角落》一般更有企图心地更进一步。 这么说吧,你想象一下,你童年的夏天是什么颜色的? 浓绿,明黄对不对? 肉叔印象中童年的夏天,就是烈日下的树影斑斑。 你再看《隐秘的角落》。 你看,它已经悄悄把画面过滤到只剩你记忆中的那些颜色了。 前两天肉叔看制片人卢静的专访: 辛爽是对画面要求极其严格的导演,快把美术老师“逼死”了。我们主色调早就定好了,代表色就是明……普普的衣服,包括每一场的重要道具或者一个东西,都会出现明的。 然后片子里会出现正绿色、正蓝色、正红色、正。我个人揣测导演的用意,是他认为非常干净和简单的颜色是小朋友世界的颜色,不会出现粉色、紫色、橘色这种中性浑浊的颜色。(@界面新闻) 而小朋友眼中不会有的颜色是什么? 血红。 所以你才会觉得突兀,并因此感觉到冲击。 还是文章刚开始的那个画面,朱朝阳目睹张东升杀人,你看这个画面诡异不诡异: 三角构图,原本稳定至极。 可导演坚持要用极度不稳定的闪烁红光,而且坚持要放一把椅子打破原本稳固的画面平衡。 为什么? 烘托某种动荡感,制造某种即将摔倒时失衡的危机感。 更更重要的是,再仔细看一眼这个画面。 朱朝阳半身背影,远处是高台上的张东升拖动尸体。 像什么? 像你在教室看到的视角,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半身背影,和远处台上的老师—— 说破吧,像是朱朝阳在学习,在向他的老师学习如何…… 杀人。 这才是这个画面,最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也就是说: 导演个人的视听语言审美,不仅与我们普通观众的审美所契合,而且牢牢焊接在故事的叙事轨迹上。 对肉叔而言,这种影像风格上的突出,才是行之有效的。 否则,就像《灰烬重生》的这段镜头。 10年后,徐峰再次出现,作为医生的王栋给他拍片。 进门,画面调成冷清的暗绿。 反打,画面给到暧昧的暖红。 是,肉叔承认很美。 但一来我没法相信医院里有这么奇怪的超现实的光(而冷库里拉断电闸后应急灯的红色则不然)。 二来,前后相连的两个镜头,画面情绪反差如此巨大而不统一,至少我个人是想不通,这俩人到底是互相排斥呢,还是在搞暧昧。 肉叔感觉就像是想玩风格,但只玩出了死板的制式,而没玩出仿佛的延展。 就像同样是重头戏的两个凶手墓地对话,作为全片矛盾激化和情感释放的最。 是,血红色的光可以制造和渲染紧张气氛,可整个画面到处都是一模一样、几乎没有层次的红光,不觉得塑料感太重了么…… 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像风格,跟叙事轨迹并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肉叔说到这,你们也猜到了,徐峰和王栋无非是交换杀人嘛—— 我杀你仇人时,你去忙别的以制造不在场证明。你杀我仇人时我如法炮制。 这么说吧,肉叔看了大概二十来分钟猜到后,接下来的每分钟,都在等谜底。可怕的是,整个故事极其可预见,每一分钟都没超出预想。 作为悬疑片,你好歹有点儿推理的过程吧。 但剧中有些情节的推进可以说是莫名其妙,还没开始推理就已经给出答案了。 就比如说陈维坤这个角色:十年前他凭一个戴口罩的身影怀疑王栋是杀人凶手,十年后再见到戴口罩的王栋时,职业敏感让他立刻警铃大作,心生怀疑。 茫茫人海仅凭口罩这个特征就能找到嫌疑犯,你是AI智慧眼还是呢? 再比如,两个被怀疑的交换杀人对象,见面丝毫不遮掩,居然还跑到人流密集的酒吧碰面,还正正好好就被尾随前来的陈维坤给发现了。 靠“巧合”推进的故事,本身就没什么曲折余地和丰富蔓延,那一幕幕莫名其妙的风格化镜头,就不仅不是加分项,反而成了加重叙事断裂感的减分项。 就像是凌驾在普通观众审美之上的某种不自知。 最后,多说两句。 国产文艺片,仿佛陷入一种名为“风格化”的误区。 《白日焰火》爆了,嗷嗷学刁亦男的霓虹光。 《路边野餐》爆了,嗷嗷学毕赣的不稳定光源。 但,刁亦男且不说会尽力把霓虹光设置为可信光源,比如摩托车灯。相反CT室一会炸绿一会炸红就很难让人迅速接受。 然后,再去想怎么把光源设置为人物内心的外化写照。 而不是愣整。 毕赣同样,只有在梦境中才会让灯泡闪烁,烘托梦境的不稳定感。 而不是愣整。 还是那句话: 他们并没有让自己独特的审美,凌驾在普通观众不可以理解的审美之上。然后,再让风格,去为故事服务。 如果不好学。 那不如老老实实地,讲好本该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