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盛明兰和父亲和解 是从这场戏开始的
首发于:阿瑞的书影笔记 ———— 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聊一聊我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变化。 自从结婚之后,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明确的界限感。 而在此之前,父母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儿以后是别人家的人,要好好【利用】一下,让她们为家里服务。 虽然话语很直白,但是从我父母的所有行动里,我真的只能总结出这些,这还是对比了周围了同年龄阶段的女孩后得出的结论。 父母会有如此的举动,其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也是被如此对待的,所以他们在不经意间就这样对待了自己的孩子。 就像《知否》里,盛纮对于墨兰的偏爱,就是因为他想用疼惜墨兰的方式来弥补当年那个受伤害的自己; 但是到了最后他才意识到,明兰才是当年的自己,而这个结果却是他造成的。 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戳穿自己的内心世界,下意识的逃避,甚至恼羞成怒都是我们的本能反应。 所以明兰说他的时候,盛纮一直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我那个时候很忙,我忙的很…… 盛纮真的生出了那么一点点的惭愧心,开始去呵护明兰了。 这一点其实很难得,因为大多数时候,改变都是艰难的。 盛明兰会选择把那些心里话说出来,是因为她已经足够强大,也有了更呵护她的人(顾二叔),她有了爹系的安全感(文末最后一篇文章有讲)。 所以从这里开始,她对父爱就不再有任何执着的心理了。 但这对于孩子而言,依然是很受伤的(因为曾经很受伤,现在只是不在乎了)。 父女俩沟通完毕,盛纮趴在地上使劲儿扒拉面前的棋子,他想去够那个被他推远的棋子,却怎么也够不着。 因为逝去的时光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了。 这场戏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在我成年之后,我也曾这样【教训】过自己的父母。 因为爷奶、爸妈对哥哥的偏爱,就一直委屈我和妹妹,而且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告诉女儿,你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的,你要先尽可能地帮扶哥哥,帮扶原生家庭,只有原生家庭好了,你才能好。 于是,在我20来岁的时候,我和妹妹各种辛苦,各种努力,无条件地付出,真的是一心一意就为了家里好。 而我所收到的,哪怕是情感方面的回馈都很少。 尽管有的时候也会知道父母的无奈,但是看着他们私下的各种小动作,还是会觉得很伤心,那种内心的不忿终有爆发的那一刻。 于是,在我和妹妹有了能力,赚了钱,给家里整修完房子,帮哥哥结完婚后,我们就轮流向父母发起了责难。 我们完全和父母变换了位置,话语权也完全转移到我们这一边。 然后,我就发现父母其实一直都知道我们的委屈,只是他们习惯了让我们承受委屈,我们不说出来,他们也习惯了看不见。 所以盛明兰说教盛纮的这场戏,看得我五味杂陈,因为太有共鸣了。 从这里之后,盛纮心里的那杆秤才渐渐有了倾斜,他懂得爱护明兰了,在顾家爵位被夺,明兰被小秦氏身边的向妈妈刁难,气得的时候,是盛纮骂走了向妈妈; 甚至,在明兰为顾二叔伸冤,敲完登闻鼓回家的路上,也是盛纮捧着明兰的诰命帽子,各种劝阻她上车休息。 这个老父亲,在尽力地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 《知否》其实给了我们一个相对的结局,让人看到了亲情里的一些希望。 但现实生活里,这种改变是有点难的,因为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扭转过来,有些情感也很难弥补。 而我们家,我的父母,好像也是从那次责难之后,突然开了窍,开始体谅女儿们的不容易,开始对我和妹妹好一点。 于是,我们又开始重新建立亲密关系,重新试探彼此的边界。 在新的关系模式里,我逐渐明白:人是环境的产物,对抗自己一直以来就养成的习惯,尤其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很艰难的,这需要契机。 父母也是被他们各自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正如我在人生的前25年,也是被他们的思维和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样…… 我开始去改变是因为我察觉到自己在情感上真的很不舒服,我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反复情绪内耗。 于是,我才开始思考、读书、解惑,直到现在我才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我接纳了我不完美的父母。 而我的接纳和理解,其实不是为了他们,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能够更快乐、更幸福地生活。 最后跟大家说一声晚到的祝福,感谢所有支持我的小伙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康健。 新的一年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爱自己,只有自己好了,周围的人才能更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