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闻头条上海十月炎炎历史高温纪录再现
导读:中新网上海7月13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上海今夏“二刷”高温红色预警。13日,上海最高气温高达40.9℃,追平1873年以来最高值,与2017年并列第一。
7月13日,当市民出行时,他们做好防晒防暑措施。当天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的气温冲至40.9℃,这次数值不仅追平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也与2017年的极端温度并列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天。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沪字牌烤箱”火力全开,而申城却无法逃脱酷热的笼罩。截至当天,上海今年已经迎来了14个连续的高温日,并发布了2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和9个橙色预警信号。此外,从5日至今,申城已经连续9天的白昼都被35℃以上的炎热包围,其中10日和13日两度超越了40℃。
由于早季高温到来,不入伏期之内,这使得申城在短时间内遭受了一场持续不断的酷热暴雨。在有正式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一次,上旬两周内,最低温度突破4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极端现象。
副热带高压强劲发展,使得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变得异常炎热。不仅白昼充满了炙焰般的阳光,而且夜晚也同样是蒸汽炉一般酷热,让人感受到了整个24小时无休止的地球灌烧。
从6月底一直到10号凌晨24小时里,有112个小时都维持着30°C以上的温度,只是在11号清晨降雨后,这股烈火才稍微减弱,但随即又迅速回暖,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种像是两个平行线相互交织,却又似乎无法逃脱,每个人的心脏仿佛都快要停跳,就像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情绪线索。
在这种持续不断地“烤箱”下,全市居民苦不堪言。而就在那一片荒凉与宁静之中,一些核酸采样点成了人们唯一能避免一丝风吹就感到汗流浃背的地方。“这个检测点位置好,我可以站在遮蔽处。”王小姐耐心等待着采样的同时说道,她选择这里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在周边四个检测点中的此地找到一点儿小确幸。
每一个核酸采样亭里,都配备了空调给工作人员提供一种暂时避暑的小窟。而那些没有空调配置的小型检测站,则让工作人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情况——承受着申城加倍巨大的烤箱效应。不过为了抵御这一考验,一些员工使用各种方法来降低体液温度,比如将毛巾冰冻后用防水布套住脖颈,或是穿戴提前冰冻过的人类保鲜膜,以此对抗这场长达几个小时的地球大熔炉测试。
对于银发族群来说,这波连绵不绝的地球大烤更加构成了一种健康威胁。据静安区公安分局消息,在近期多起因中暑而倒下的老人的救助事件发生后,他们提醒所有老人户外活动务必做好防暑准备,并尽量有人陪伴,以免出现紧急情况。如果身体出现明显症状,那么可能已经处于轻度或重度中暑状态,是时候采取行动保护自己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