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花姐影视的时空呼应之旅
在电影史上,主旋律电影与市场和观众紧密结合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十年前,《建国大业》凭借其磅礴恢宏的气势,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而十年后,《1921》的上映,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一点。
《1921》,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是一部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的大作。这部影片通过细节触动人心,使得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烟火气”。无论是李达请邓恩铭吃饭谈论“新公司要开张”,还是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等年轻代表出游玩哈哈镜,每一个小故事都颇具生动微妙。
演员们也下了苦功研究史料设计细节。在这部影片中,青年演员王仁君再次挑战,他所面临的是如何诠释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王仁君阅读了大量资料,与导演深入探讨,不断梳理创作视角。他提到,在拍摄奔跑戏之前,黄建新导演就叮嘱他练跑步,因为剧中毛主席有一段奔跑中的重头戏。他因此晨跑夜跑成为了一天必修课。
除了理想,这些100年前的年轻人的青春还交织着各种浓烈的情感,其中当然少不了爱情。所以影片里有李达和王会悟新婚的快乐,以及杨开慧分别的不舍,这些情感让他们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是确认《新青年》杂志上的每一期和剧情时间能否对得上,或是检查印刷厂机器是否那个年代产物,都需要黄建新的亲自检查。经得住历史推敲方能有走进观众内心的自信。
百年的沧桑变迁背后,有一种自信——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在《1921》中,对于30日晚上的会议受到暗探干扰后的陈公博留下应对法国巡捕的一幕,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坚定与勇敢,而非矫饰。这恰是一部历史正剧所最看重的一点,即使是在追求理想时,也不忘初心,不改本色。